《心理月刊》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老年人生活居所优化方式研究

 
来源:心理月刊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徐蕙(1986.04- ),女,工程师。 E-mail:adalusa@163.com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不断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逐年增强,加之,科学技术尤其是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生命周期显著延长,老年群体不断壮大,而且对生活的幸福感需求不断增强,对生活居所的优化需求也更加强烈,如何与时俱进优化老年人生活居所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我国在老年人生活居所的改善已经经过了近十年的多元尝试,但大多不尽人意。一则基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域的文化及其生活习俗、政策等各有所差异,不同区域的老年人对其居住环境要求亦有所差异;二则国外虽然有些经验,但确实也无法简单照搬套用。基于此,本文拟借鉴国外一些可借鉴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大多数区域的文化、生活习俗,探索老年人生活居所优化方式,以增强当代老年人幸福感。 1 老年人生活居所规划布局的优化 2015~2017年,利用智能手机GPS定位数据研究上海社区老年人的时空行为,有些区域超出了空间规划设计的常规范围。当地理信息与活动集聚范围相重合,发现以下非常规认识的老年人行为,亟待规划设计予以重视并加以优化。 1.1 步行距离是老年人活动范围主要限制因素 对许多老人来说,他们害怕跌倒,害怕被陌生人打搅,害怕孤立无援,害怕遇上罪犯,这些“害怕”阻止了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享用。由此可见,给老人以安全感可鼓励老人外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1]。 老年人经常前往的目的地,主要有公共开放空间、日常购物、餐饮、医院等。因此,老年人的公共开放空间包括社区公园以及公共绿地。除此之外,老年人经常性聚集在单位绿地和街头绿地进行活动与交流,而这些可作为的“兴奋点”是之前所忽视的,必须引起规划层面对公共绿地配置思路的重新检验。 其次,便利店与餐饮作为社区底商的必备资源虽然目前已经普遍自下而上满足了年迈者对于购物内容和菜品的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菜市场依然是很多老年人日常重要的活动社交场所,其区位、环境、购物体验,今后仍需与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相结合设置营造。再次,与居所相近的社区医院,对老年人而言十分方便。因此,随着我国迈进老龄化社会,社区医院适宜的位置以及布置和服务类型的增加也越发迫切。 故,老年人作为居住区间主要活动人,其生活圈的功能完备程度,宜当以此作为考量。 1.2 主要活动年龄组非与年龄负相关 从数据上看,户外活动最活跃、步行范围最广的是70~80岁的老人,而非体力更好的60~70岁年龄组,而且还有性别差异,女性的活动范围更广,活动的内容也更丰富。针对此特征,在环境设计上如何调动男性长者出行的积极性以及70~80岁年龄组对环境上的附加需求,都需要做更加深入调研问询以及针对性的合理设计。 1.3 养老机构需要密切参与公众活动 之前养老空间常以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为设计理念,可是该宁静氛围却让老年人没有了新鲜事物的刺激,相对复杂事物的思考,不但对于健康并不有利,反而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症发作时间越发年轻化,故而,现在这种规划方向已经开始受到质疑。 其实老年人对亲属的需求、对周围环境熟悉的需求越老越迫切。故而,城市中需要与居住区毗邻、能引惹老年人喜爱的养老居所,同时,又要关注满足老人们社交和服务社会的需求。对于居家半介护、全介护的老人,要努力实现社区医院巡诊和养老机构巡诊的双重保证,提高这部分老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以及国内一些养老机构已经开始了一些因地制宜的设计,比如,广州越秀养老机构,结合广州人喜欢喝茶,内部有一个茶空间与周围社区共享,让老年人参与服务娱乐的同时,非常自然地保持了与社会密切的互动;日本的“蒲公英养老中心”,提供了大量的娱乐设施,也可为我国所借鉴,让老年人在高热情的娱乐和学习中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不可否认,目前老龄化是普遍的社会现状,因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未富先老”“未富先懒”的社会问题,使得大量老人需要扶持子女生活的这一现状,以及子女需要近距离关照父母。几乎可以这样认为,所有的社区都可以称之为养老社区,并且都需要将养老思想完全融入到规划布局之中。 总之,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问题和新阶段,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需要采用新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这样才能既有利于对常识性的内容进行验证、反思,丰富对空间的认识,也有助于实施评价和空间实证分析[2]。 2 老年人生活居所内外空间优化 诚然,当户外环境质量好的时候,人们会积极参与其中,而自发性的活动频次增加,将带来触发社会性的接触,产生人们间更多的交流机会;只有对室内公共空间的高认可度,人们才会更长时间在同一空间停留徜徉,从而自然引发各种社会性的活动,对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年人同样如此。故而,优化老年人生活居所的内外空间很有必要。在内外空间的优化上,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改变。 2.1 注重“光”在建筑中的运用 光环境对“生理节律”和“心理情绪”两个层面的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尤其突出的是,在调节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修复其睡眠、饮食节律,易怒的临床表现,通过光照适当的刺激,可以有效地得到改善。事实上,人类老化过程如果有良好的光环境的陪伴,亦有减缓的作用。以下更多涉及到养老机构的设计或改善,居家养老可以为之鉴。 2.1.1采用院落式、回字形的建筑造型 这类建筑造型没有采光盲区,给予使用上平均而舒适的照度,同时,又提供了老人聚集交流的室外场地。卧室朝向放在空间布置的首位,尽量满足朝南偏东这一最大受光面的方位,既满足通风又避免西晒。 2.1.2落地窗的室内采光形式 落地窗可以带来丰沛的光源,与此同时,外界的景色也可以更多地引入室内,大大增加了老年人在室内的舒适度和愉悦感。但不可以忽视的是,在满足视觉光感需求的同时,也要实现建筑自身的节能环保,所以该窗地比宜控制在1∶6。 2.1.3光在不同时空的亮度调节 白天高亮度的室内照度,夜晚在公共交通采用低照度、低色温的光环境;同一时间中,避免不同建筑空间中光环境的差异过大,应控制在一差值范围内,避免视觉系统疲劳,对老年人产生生理和环境危险。因此建议采用连续的、感应的夜灯设计,保证之后睡眠的连续性,以及有效降低起夜过程的危险系数。 2.2 注重“色彩”在建筑中的运用 不同的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影响,色彩对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老年人所喜爱的颜色,之前有研究人员通过问卷得到了一些启示:主要色调木色(204、143、46)、局部的绿化(86、135、33)、白墙(255、255、255)获得了最普遍的认同。如图1~图2所示,较为强烈的对比容易引起老年人视觉审视的不适,建筑设计中色彩采用贴近春天温暖的色调是老年人更喜欢的。并且,在问卷中,环境中的绿植墙以及绿植的点缀是非常受欢迎的。同时,此次调研是在国内几家养老机构进行的,此类的颜色搭配与建筑设计中的“禅意空间”的设计风格类同。老年人往往是处在“向死而生”的过程,其潜意识里其实都在追求精神的归宿,因此,在设计中应对他们各自信仰的空间设计给予积极纳入考量。 图1 gad sh漕宝路养老院概念方案黄昏效果 图2 gad sh漕宝路养老院概念方案落客区 2.3 注重“尺度”在建筑中运用 有研究表明, 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群体的互动中产生,因此, 公共空间的营造对于建设积极的养老建筑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传统的养老机构布置方式接近于酒店或者医院住院部,老人的私密性和个人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近些年部分养老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书画室、文娱室、健身房,但是大都像心理慰藉疏导的心理辅导室、信仰室,用于和家人交流团聚的空间并不常见。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尝试一些解决方法。 2.3.1交通空间的尺度放大 在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经常性交通聚集的地点,恰恰在走廊、楼梯、电梯附近,在这些位置可以将空间局部扩大,使得他们有舒适地点歇脚聚集。当然,在设计时还可以加宽走廊,加设茶座和沙发等,让老年人在公共空间停留时也加大交流的机会,这对年老的孤独感解除以及对生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2.3.2功能空间的多功能转化 对待年老者应当如爱护、理解孩童一般,当设计者布置了书画室、健身房、钢琴室,可能都空荡荡的比不过棋牌室的人满为患。对此,笔者建议应将功能空间向多功能化转向设计,引入合理的、可移动的隔断,以空间变换式的划分来解决这一问题。 2.3.3自主利用空间的设置 需要在养老机构的卧室设计中留出一定比例的空间让老年人摆放自己的所期待布置的物品,表达出自己的个性与爱好,对个人尊严的维护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 老年人生活居所装饰装修优化 3.1 采用隐蔽性智能家居系统 在居家养老中,智能门锁、报警器已经普及,为老年人带来很大方便,但智能家居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跌倒死亡(占65岁以上老年人中死亡原因第一位),目前有一些新的技术,比较隐性的设计,将无需充电的设备放入地毯里,直接将其融入到环境中,生活中既不会被居家养老者感知,又能让照护人员安心。在家具上,富有设计感的简约现代感的造型,已将助站立、临时拐杖挂钩功能融入其中。这些举措都在点滴细节上表现了不单是对老年人的关爱,更加让所有使用者的安全有了提升。AI音响除常规功能以外,通过对人声的识别有效达到对年老者安全的帮助,同时,其可以扫描文字,解决了老年人的视觉障碍。 3.2 采用柔和的主色调 上文已经述及主要色调,在室内中木色(204、143、46)天花地板、绿色(86、135、33)绿植墙、白(255、255、255)墙壁的色彩搭配也获得了最普遍的认同(图3),同时也可以根据对居家或者养老机构的个人征询,在色彩方面运用,粉色、紫色、蓝色等活跃色作为局部点缀色,来区分各个空间,弱化同质性,提升个体空间标志感。在家具上质感和舒适度是老年人首要的考量,如图4所示。 图3 魁北克养老院活动室 图4 上海凯旋路养老院读书室 3.3 人性化的视觉导向设计 视力下降对导视系统的标识性识别也有所减弱,需要较大的文字和标志作为提醒。而在养老机构中,可以作为风格化的一部分,设计出富有高级感、人性化的VI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巴黎14区养老院VI导视 4 结语 每个人都会变老,为了实现可以“积极老化”的目标,这让设计的思路清晰很多,在追寻探索老年人生活居所优化方式的各种方向时,恰恰是设计从业者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思考,期待社会遍布设施“极致完善”的适老建筑的那一天。 [1]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 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于一凡, 王亮非, 管轶群,等.“老年友好城市[C]//面向未来的设计主题沙龙暨第三届老龄城市研究论坛.城市建筑,2018:7 [3] 张广群,石华.积极养老建筑环境的设计尝试——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3#独立生活楼的设计实践[J].住区研究,2018. 徐蕙(1986.04- ),女,工程师。 E-mail:adalusa@163.com 0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不断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逐年增强,加之,科学技术尤其是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生命周期显著延长,老年群体不断壮大,而且对生活的幸福感需求不断增强,对生活居所的优化需求也更加强烈,如何与时俱进优化老年人生活居所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我国在老年人生活居所的改善已经经过了近十年的多元尝试,但大多不尽人意。一则基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域的文化及其生活习俗、政策等各有所差异,不同区域的老年人对其居住环境要求亦有所差异;二则国外虽然有些经验,但确实也无法简单照搬套用。基于此,本文拟借鉴国外一些可借鉴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大多数区域的文化、生活习俗,探索老年人生活居所优化方式,以增强当代老年人幸福感。1 老年人生活居所规划布局的优化2015~2017年,利用智能手机GPS定位数据研究上海社区老年人的时空行为,有些区域超出了空间规划设计的常规范围。当地理信息与活动集聚范围相重合,发现以下非常规认识的老年人行为,亟待规划设计予以重视并加以优化。1.1 步行距离是老年人活动范围主要限制因素对许多老人来说,他们害怕跌倒,害怕被陌生人打搅,害怕孤立无援,害怕遇上罪犯,这些“害怕”阻止了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享用。由此可见,给老人以安全感可鼓励老人外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1]。老年人经常前往的目的地,主要有公共开放空间、日常购物、餐饮、医院等。因此,老年人的公共开放空间包括社区公园以及公共绿地。除此之外,老年人经常性聚集在单位绿地和街头绿地进行活动与交流,而这些可作为的“兴奋点”是之前所忽视的,必须引起规划层面对公共绿地配置思路的重新检验。其次,便利店与餐饮作为社区底商的必备资源虽然目前已经普遍自下而上满足了年迈者对于购物内容和菜品的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菜市场依然是很多老年人日常重要的活动社交场所,其区位、环境、购物体验,今后仍需与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相结合设置营造。再次,与居所相近的社区医院,对老年人而言十分方便。因此,随着我国迈进老龄化社会,社区医院适宜的位置以及布置和服务类型的增加也越发迫切。故,老年人作为居住区间主要活动人,其生活圈的功能完备程度,宜当以此作为考量。1.2 主要活动年龄组非与年龄负相关从数据上看,户外活动最活跃、步行范围最广的是70~80岁的老人,而非体力更好的60~70岁年龄组,而且还有性别差异,女性的活动范围更广,活动的内容也更丰富。针对此特征,在环境设计上如何调动男性长者出行的积极性以及70~80岁年龄组对环境上的附加需求,都需要做更加深入调研问询以及针对性的合理设计。1.3 养老机构需要密切参与公众活动之前养老空间常以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为设计理念,可是该宁静氛围却让老年人没有了新鲜事物的刺激,相对复杂事物的思考,不但对于健康并不有利,反而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症发作时间越发年轻化,故而,现在这种规划方向已经开始受到质疑。其实老年人对亲属的需求、对周围环境熟悉的需求越老越迫切。故而,城市中需要与居住区毗邻、能引惹老年人喜爱的养老居所,同时,又要关注满足老人们社交和服务社会的需求。对于居家半介护、全介护的老人,要努力实现社区医院巡诊和养老机构巡诊的双重保证,提高这部分老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以及国内一些养老机构已经开始了一些因地制宜的设计,比如,广州越秀养老机构,结合广州人喜欢喝茶,内部有一个茶空间与周围社区共享,让老年人参与服务娱乐的同时,非常自然地保持了与社会密切的互动;日本的“蒲公英养老中心”,提供了大量的娱乐设施,也可为我国所借鉴,让老年人在高热情的娱乐和学习中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不可否认,目前老龄化是普遍的社会现状,因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未富先老”“未富先懒”的社会问题,使得大量老人需要扶持子女生活的这一现状,以及子女需要近距离关照父母。几乎可以这样认为,所有的社区都可以称之为养老社区,并且都需要将养老思想完全融入到规划布局之中。总之,面对城市发展的新问题和新阶段,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需要采用新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这样才能既有利于对常识性的内容进行验证、反思,丰富对空间的认识,也有助于实施评价和空间实证分析[2]。2 老年人生活居所内外空间优化诚然,当户外环境质量好的时候,人们会积极参与其中,而自发性的活动频次增加,将带来触发社会性的接触,产生人们间更多的交流机会;只有对室内公共空间的高认可度,人们才会更长时间在同一空间停留徜徉,从而自然引发各种社会性的活动,对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年人同样如此。故而,优化老年人生活居所的内外空间很有必要。在内外空间的优化上,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改变。2.1 注重“光”在建筑中的运用光环境对“生理节律”和“心理情绪”两个层面的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尤其突出的是,在调节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修复其睡眠、饮食节律,易怒的临床表现,通过光照适当的刺激,可以有效地得到改善。事实上,人类老化过程如果有良好的光环境的陪伴,亦有减缓的作用。以下更多涉及到养老机构的设计或改善,居家养老可以为之鉴。2.1.1采用院落式、回字形的建筑造型这类建筑造型没有采光盲区,给予使用上平均而舒适的照度,同时,又提供了老人聚集交流的室外场地。卧室朝向放在空间布置的首位,尽量满足朝南偏东这一最大受光面的方位,既满足通风又避免西晒。2.1.2落地窗的室内采光形式落地窗可以带来丰沛的光源,与此同时,外界的景色也可以更多地引入室内,大大增加了老年人在室内的舒适度和愉悦感。但不可以忽视的是,在满足视觉光感需求的同时,也要实现建筑自身的节能环保,所以该窗地比宜控制在1∶6。2.1.3光在不同时空的亮度调节白天高亮度的室内照度,夜晚在公共交通采用低照度、低色温的光环境;同一时间中,避免不同建筑空间中光环境的差异过大,应控制在一差值范围内,避免视觉系统疲劳,对老年人产生生理和环境危险。因此建议采用连续的、感应的夜灯设计,保证之后睡眠的连续性,以及有效降低起夜过程的危险系数。2.2 注重“色彩”在建筑中的运用不同的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影响,色彩对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老年人所喜爱的颜色,之前有研究人员通过问卷得到了一些启示:主要色调木色(204、143、46)、局部的绿化(86、135、33)、白墙(255、255、255)获得了最普遍的认同。如图1~图2所示,较为强烈的对比容易引起老年人视觉审视的不适,建筑设计中色彩采用贴近春天温暖的色调是老年人更喜欢的。并且,在问卷中,环境中的绿植墙以及绿植的点缀是非常受欢迎的。同时,此次调研是在国内几家养老机构进行的,此类的颜色搭配与建筑设计中的“禅意空间”的设计风格类同。老年人往往是处在“向死而生”的过程,其潜意识里其实都在追求精神的归宿,因此,在设计中应对他们各自信仰的空间设计给予积极纳入考量。图1 gad sh漕宝路养老院概念方案黄昏效果图2 gad sh漕宝路养老院概念方案落客区2.3 注重“尺度”在建筑中运用有研究表明, 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群体的互动中产生,因此, 公共空间的营造对于建设积极的养老建筑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传统的养老机构布置方式接近于酒店或者医院住院部,老人的私密性和个人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近些年部分养老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书画室、文娱室、健身房,但是大都像心理慰藉疏导的心理辅导室、信仰室,用于和家人交流团聚的空间并不常见。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尝试一些解决方法。2.3.1交通空间的尺度放大在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经常性交通聚集的地点,恰恰在走廊、楼梯、电梯附近,在这些位置可以将空间局部扩大,使得他们有舒适地点歇脚聚集。当然,在设计时还可以加宽走廊,加设茶座和沙发等,让老年人在公共空间停留时也加大交流的机会,这对年老的孤独感解除以及对生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2.3.2功能空间的多功能转化对待年老者应当如爱护、理解孩童一般,当设计者布置了书画室、健身房、钢琴室,可能都空荡荡的比不过棋牌室的人满为患。对此,笔者建议应将功能空间向多功能化转向设计,引入合理的、可移动的隔断,以空间变换式的划分来解决这一问题。2.3.3自主利用空间的设置需要在养老机构的卧室设计中留出一定比例的空间让老年人摆放自己的所期待布置的物品,表达出自己的个性与爱好,对个人尊严的维护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3 老年人生活居所装饰装修优化3.1 采用隐蔽性智能家居系统在居家养老中,智能门锁、报警器已经普及,为老年人带来很大方便,但智能家居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跌倒死亡(占65岁以上老年人中死亡原因第一位),目前有一些新的技术,比较隐性的设计,将无需充电的设备放入地毯里,直接将其融入到环境中,生活中既不会被居家养老者感知,又能让照护人员安心。在家具上,富有设计感的简约现代感的造型,已将助站立、临时拐杖挂钩功能融入其中。这些举措都在点滴细节上表现了不单是对老年人的关爱,更加让所有使用者的安全有了提升。AI音响除常规功能以外,通过对人声的识别有效达到对年老者安全的帮助,同时,其可以扫描文字,解决了老年人的视觉障碍。3.2 采用柔和的主色调上文已经述及主要色调,在室内中木色(204、143、46)天花地板、绿色(86、135、33)绿植墙、白(255、255、255)墙壁的色彩搭配也获得了最普遍的认同(图3),同时也可以根据对居家或者养老机构的个人征询,在色彩方面运用,粉色、紫色、蓝色等活跃色作为局部点缀色,来区分各个空间,弱化同质性,提升个体空间标志感。在家具上质感和舒适度是老年人首要的考量,如图4所示。图3 魁北克养老院活动室图4 上海凯旋路养老院读书室3.3 人性化的视觉导向设计视力下降对导视系统的标识性识别也有所减弱,需要较大的文字和标志作为提醒。而在养老机构中,可以作为风格化的一部分,设计出富有高级感、人性化的VI设计,如图5所示。图5 巴黎14区养老院VI导视4 结语每个人都会变老,为了实现可以“积极老化”的目标,这让设计的思路清晰很多,在追寻探索老年人生活居所优化方式的各种方向时,恰恰是设计从业者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思考,期待社会遍布设施“极致完善”的适老建筑的那一天。参 考 文 献[1]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 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于一凡, 王亮非, 管轶群,等.“老年友好城市[C]//面向未来的设计主题沙龙暨第三届老龄城市研究论坛.城市建筑,2018:7[3] 张广群,石华.积极养老建筑环境的设计尝试——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3#独立生活楼的设计实践[J].住区研究,2018.

文章来源:心理月刊 网址: http://xlyk.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5867.shtml


上一篇: 益智设计在学龄前儿童服装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 高等教育论文_《大西洋月刊》:美国多所州立大学陷入两难困境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心理月刊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